「淦,為什麼文化需要實體雜誌,音樂不需要?」
這聽起來像是句喝醉後講出來的氣話😂,但這幾年來我偶而會這樣想:
如果台灣有所謂的音樂文化,又或者,音樂如果被視為某種藝術形式或文化活動;那麼,在有許多文化、藝術實體雜誌依舊存在的同時,到底還有沒有人想手捧一本音樂雜誌閱讀?
「實體音樂雜誌的美好,你記得嗎?」
喔,對了,我是 DJ Mykal a.k.a.林哲儀 ,也就是4月底剛發行正式第一期的 [ 佳 ]音文樂刊 的校(主)長(編)兼撞(工)鐘(友)。
話說我熱愛的90年代裡,不但音樂風潮百花齊放,音樂雜誌亦然;在網路不發達的時候,這些音樂雜誌為無數樂迷提供了新聞、評論、音樂脈絡的認知。而我自己,更曾對於Ray Gun、Jockey Slut、Muzik等誕生於90年代的音樂雜誌情有獨鍾。
到現在,家裏依然保存著大量的過期音樂雜誌,在書架上按照年份、期數陳列著。這樣,我可以偶而重新翻閱某個年份的音樂雜誌,從當中的封面人物、專題再到後面的專輯/單曲評論,很快地喚醒我對於那個時候的音樂場景與脈絡,以及某些曾經深愛、但或許已經在爆炸的資訊淹沒淡忘的作品。
這是實體音樂雜誌之於我的美好情懷,你呢?
接下來,這本久違的、全新的實體音樂雜誌 [ 佳 ] 音文樂刊 即將要在 FlyingV 開始募資,在這之前有個問卷,誠摯地邀請大家抽空幫忙填寫一下: https://bit.ly/2SyErf3
#佳
#音文樂刊
#MusicSoundsBetterWithWords
#閱讀使音樂更美好